东风25导弹,东风25导弹射程
中国的东风下海,巨浪上岸这句话究竟是什么含义呢?
东风下海、巨浪上岸,这是我国军工发展的一种智慧,也是战略武器发展节约研发经费、节约时间的有效途径,未来武器的研发会越来越昂贵,通用化武器必将会成为一种趋势。
东风下海,指的就是大名鼎鼎的东风31导弹,经过改进和发展成为巨浪2,成功下海装备在094战略核潜艇上,填补了我国海基远程战略核武器的空白,并且一艘094能够载12枚巨浪2,每一枚巨浪2能携带10颗核弹头,也就是说每一艘094战略核潜艇可以同时攻击120个大型目标,最大射程达到8600公里,这样的威慑力是任何国家都不敢小看的!而且经巨浪2改进发展而来的下一代海基远程战略导弹射程更是达到10000~12000公里射程,做到对美国全境的覆盖。
巨浪上岸,则是指我国第一代战略核潜艇092携带的中程弹道导弹巨浪1,射程只有2000公里左右,在此基础上经过改进,发展成为大名鼎鼎的东风21中程路基弹道导弹,在此基础上研发了世界第一款反舰弹道导弹东风21D,可以打击2000公里外的大型航母,如果在此遇到类似“台海危机”事件,美国航母恐怕就不敢这么轻易的靠近过来了!
东风下海、巨浪上岸是武器发展通用化的一种表现,是中国研发武器的一种思路,用最简单的方式,陆基改海基,海基发展陆基武器,充分利用成熟技术改进模式,一弹两用,不用另起炉灶从零开始,而且技术风险要小很多,即节约了研发经费,还节省宝贵的研发时间。
而且这样的案列可不止巨浪1与东风21,东风31与巨浪2,还有很多很多,比如火箭军的东风-10巡航导弹(长剑10),变成海军的东海10;红旗9下海变成海红旗9;海红旗16上岸便是红旗16等等,这些都代表了军工科研人员的智慧,未来这样的发展模式继续,武器的通用化必将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!
东风下海指的是东风系列陆基导弹部署到海军舰艇上,巨浪上岸则指在潜射导弹巨浪-1的基础上研发东风-21中程弹道导弹。巨浪上岸有定论,东风下海则纯属猜测。
按照时间顺序,先说巨浪上岸。巨浪-1是我国第一代潜射导弹,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研制成功,比预期时间推迟了几年,导致一段时间核潜艇有了但导弹出不来。巨浪-1使用固体燃料,这一点使我国潜射导弹起点比苏联高,苏联(俄罗斯)不仅一开始是液体导弹,后来也一直以液体为主。巨浪-1成功的时候,我国陆地导弹全部是液体燃料,包括东风-3,东风-4和东风-5。而从国际社会主流来看,美国的弹道导弹已经全部固体化,苏联也有一部分导弹使用固体燃料。中国要提升自己的核威慑能力,当然要上固体型号。既然巨浪-1使用了固体燃料,那为何不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款陆基弹道导弹呢?这就是东风-21的由来。巨浪-1的射程决定了东风-21只能是中程导弹。到上世纪90年代初,东风-21正式服役。
再说说东风下海。关于东风下海,可以从两个方面解读,一是东风-31下海,二是长剑(东风)-10下海。前者指的是东风-31变成巨浪-2,后者指的是长剑-10陆基巡航导弹变成海军舰艇发射的海基巡航导弹。我认为,东风-31下海的可能性很小。陆基弹道导弹和潜射弹道导弹的使用环境,技战术要求差异很大,俄罗斯白杨下海变成布拉瓦,实际效果很不理想,这是造成导弹研发过程一波三折的主要原因。而且,东风-31和巨浪-2并不是同一家科研单位出品,把甲做好的东西交给乙去改造,即便是国企之间也是十分不妥的(白杨-M和布拉瓦是一个厂家)。所以,巨浪-2只可能是立足于巨浪-1独立研发的结果。
相比之下,另一种东风下海是可能的,即长剑-10(也被民间称为东风-10)巡航导弹变成舰载巡航导弹。巡航导弹通用化是国际惯例,而且用舰艇发射更灵活,打击范围更大,对于军事大国而言,这是比陆基发射更理想的使用方式,也是军事大国全球到达全球打击的象征和手段。中国巡航导弹受制于海军舰艇的吨位和技术,到目前为止都是陆基车载机动发射,但上舰是趋势。正在建造中的055万吨大驱肯定要换上类似于MK-41那样的通用性更强的垂直发射装置,从而改变目前驱逐舰上的垂发装置只能发射防空导弹的尴尬。所以,长剑-10下海既是必然的,相对来说也容易得多。